本文目錄一覽:
- 1、一開始瘦西湖叫什么,為何又改名瘦西湖
- 2、瘦西湖簡介
- 3、瘦西湖的簡介
一開始瘦西湖叫什么,為何又改名瘦西湖
湖的形狀狹長,清瘦秀麗,因此在“西湖”前面又加了一個“瘦”字,又叫“瘦西 湖”。
來由二:瘦西湖原稱保障河。據(jù)說,南宋時期,有一個叫汪杭的文人來到揚州,觀賞了此處的風景后,寫下一首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边@便是瘦西湖的由來。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上面積700畝,游覽區(qū)面積100公頃。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為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臺等。
這里熱鬧繁華,也是消費花錢的好去處,真是應該稱它作“瘦西湖”。這首詩是清朝詩人汪沆所作,原名《詠保障河》,又名《瘦西湖》。“瘦西湖”之名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瘦西湖簡介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上面積700畝,游覽區(qū)面積100公頃。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間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后將其喚作瘦西湖。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譽。
瘦西湖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揚州園林獨特風格的瘦西湖。因湖面瘦長,仿如神女的腰帶,遷回曲折,迤邐伸展,媚態(tài)動人,而山水景色如同水墨畫卷,不比西湖的差而被冠以瘦西湖之稱。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直到清乾隆年間才更名為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域面積700畝,旅游面積100公頃。揚州瘦西湖風景區(qū)管理處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面積5平方公里,形成于清朝康乾年間,集南國之美、北國之勢于一體的湖園群。
由書中記載可見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為其水道彎曲狹長,并地處揚州城的西北,故稱為“瘦西湖”。乾隆元年(1736),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里的美景后,與家鄉(xiāng)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瘦西湖的簡介 瘦西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是揚州八景之一,也是國家4A級景區(qū)。瘦西湖因其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吸引著廣大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瘦西湖的自然風光 瘦西湖被譽為“湖光秀麗、山色婉約”,以其清澈的水質(zhì)和豐富的植被為主要特色。
瘦西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shù)次南巡揚州,當?shù)氐暮兰潬幭嘟▓@,遂得“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說。名寺古剎和古城墻垣綿延相屬,名勝古跡和歷史遺存散布其間。
瘦西湖的簡介
瘦西湖原名“炮山河”,又叫保障湖,由于位于揚州城西,又名“西湖”。其實,它原為唐羅城、宋大城的護城河遺跡,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條支流。明清時期,這里富甲一方的鹽業(yè)巨商紛紛在沿河兩岸,打造園林風景,成為了一個觀光的好去處。詩人汪沆寫下了:“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上面積700畝,游覽區(qū)面積100公頃。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間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后將其喚作瘦西湖。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譽。
“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石壁流淙”,坐落于瘦西湖萬花園北面區(qū)域,并由北至南連接“靜香書屋”、“二十四橋”、“白塔晴云”、“五亭橋”等景點,形成“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綿延不斷的湖上風景線。《揚州畫舫錄》這樣描述“石壁流淙”勝景:“石壁流淙”,以水石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