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翻譯
《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農家在一年中鮮有空閑時光,五月更是繁忙至極。
昨夜南風驟起,金黃的小麥覆蓋了田隴。
婦女們肩挑簞食,孩子們手提壺漿。
他們相伴前往田間,壯丁們則在南山之岡勞作。
腳下蒸騰著熱土的氣息,背上曬得皮膚發燙。
盡管筋疲力盡,卻不知炎熱,只珍惜夏日的漫長。
還有那位貧苦的婦女,懷抱孩子站在一旁。
她右手緊握殘留的麥穗,左臂懸掛著破舊的竹筐。
聽到她彼此間的對話,聽者無不為之悲傷。
家中的田地因繳納稅賦而荒蕪,只能拾取這些來填飽饑腸。
白居易的《觀刈麥》通過對麥收時節農忙景象的描繪,深刻反映了唐代農民的艱辛生活,詩中不僅展現了農民們辛勤勞作的情景,還揭示了封建社會下農民因賦稅沉重而陷入貧困的悲慘命運,這首詩體現了白居易作為一位有良心的封建官吏,對農民苦難的同情和關注。
《觀刈麥》的讀音
1、觀刈麥拼音版、注音及讀音:guān yì mài
2、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3、重點讀音:荷(hè)簞(dān)食,曾讀ceng的第二音。
4、全文注音:guan1 yi4 mai4 觀刈麥 白居易 tian2 jia1 shao3 xian2 yue4,wu3 yue4 ren2 bei4 mang2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觀刈麥》的第一句“田家少閑月”中的“少”是幾聲
“少”字在《觀刈麥》中的讀音為三聲(shǎo),譯文:農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