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水調歌頭·多景樓①陸游江左占形勝,最...
- 3、《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宋詞鑒賞
- 4、程珌《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的鑒賞
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兩句既點時令,又以景結全篇?!跋幢眽m”所指,不言而喻。總之,在眾多的多景樓詩詞中,程珌此篇把鋒芒直指宋、金統治者,感情飽滿,很有氣勢,是獨具特色的篇章。
最后,作者以“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結束詞篇。說明如夏日大旱需甘霖一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北國人民,亟待宋軍揮師北上,把他們從金國的統治下解救出來。
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看來天意,止欠士雅與劉琨。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譯文 天地之中(指中國)本來沒有交界,是誰竟然將其分為南北兩部分。登鎮江多景樓北望,對中原淪喪感到有難以言述的慨恨。長江本來猶如水晶盆那樣完美,卻因上有兩點孤山使之白璧有瑕。
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磥硖煲?,止欠士雅與劉琨。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書懷寄友人》年代: 唐 作者: 黃滔 此生如孤燈,素心挑易盡。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水調歌頭·多景樓①陸游江左占形勝,最...
小題1:這幾句由大到小(或“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到近,運用比喻、襯托的手法,寫出煙云縹緲之中似有若無地矗立著的高樓勝景。
水調歌頭 多景樓 陸游,是一首著名的詩作,全詞發出了對古今的感慨之情,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本詩由大學高考為您收集整理,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原文: 水調歌頭 多景樓 作者:陸游 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州。
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州。連山如畫,佳處縹緲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不見襄陽登覽,磨滅游人無數,遺恨黯難收。
●水調歌頭·多景樓 陸游 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州。連山如畫,佳處縹緲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
根據字面意思,這句詩似乎是在描述一個人在某個地方(可能是一個庭院或花園)漫步,他的衣服被露水打濕,可能是在清晨或黃昏時分。而“青門”可能指的是一扇綠色的門或門框。
《水調歌頭·多景樓》 陸游 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州。連山如畫,佳處縹渺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yào)戈甲,萬灶宿貔(pí)貅(xiū)。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宋詞鑒賞
1、總之,在眾多的多景樓詩詞中,程珌此篇把鋒芒直指宋、金統治者,感情飽滿,很有氣勢,是獨具特色的篇章。
2、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原文: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
3、“詩眼不供愁”之句?!霸娧鄄还┏睢蔽遄挚梢灶I會放翁有所期待、并未絕望的深心。二十五年之后,另一位豪放詞人陳亮也曾以《念奴嬌》賦多景樓,有“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的感慨萬千之語。
程珌《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的鑒賞
總之,在眾多的多景樓詩詞中,程珌此篇把鋒芒直指宋、金統治者,感情飽滿,很有氣勢,是獨具特色的篇章。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原文: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抒發了作者看到大好中原淪喪敵手,感到有難以言述的憤恨之情。對敵人鐵騎蹂躪、占領中原,表示極度憤恨和收復失土的決心,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愛國之情。詩詞原文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
多影樓在鎮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內。北固下濱大江,三面環水,登樓遙望,淮南草木,歷歷可數。這年十月初,陸游陪同知鎮江府事方滋登樓游宴時,內心感嘆而寫下此詞賦。
兩句是說登鎮江多景樓北望,對中原淪喪感到有難以言述的慨恨。⑶這三句是說長江本來猶如水晶盆那樣完美,卻因上有兩點孤山使之白璧有瑕。這里暗指金甌有缺。⑷鞭霆力:鞭撻雷霆的力量。
感今愁,懷古憂,全被你談笑間一掃而光。君不見羊祜曾登臨峴山,觀賞襄陽?那無數登山賢士早涅末無能。他們的遺恨難收,空令人黯然神傷。獨有羊祜千年傳揚,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漢江千古流長。 注釋 多景樓:在鎮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