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的識別方法
云母礦物種類繁多,其顏色和透明度也各不相同,白云母通常呈無色、透明或淺色,有時會染有綠色、棕色、 *** 或粉紅色等色調;黑云母則呈現黑色至深褐色、暗綠色等深色調;金云母則表現為 *** 、棕色、綠色或無色;鋰云母則呈現淡紫色、玫瑰紅色至灰色,云母具有玻璃光澤,解理面上常呈現珍珠光澤,其莫氏硬度一般在2至5之間,比重在2.7至5.3之間,云母平行底面的解理極為完全,是廣泛存在于三大巖類中的造巖礦物之一。
云母晶體通常呈假六方或菱形的板狀、片狀、柱狀形態,白云母無色透明或呈淺色,但往往帶有綠、棕、黃和粉紅等色調;黑云母為深色,從黑色到深褐色、暗綠色;金云母則具有 *** 、棕色、綠色或無色,玻璃光澤,解理面呈現珍珠或半金屬光澤;鋰云母則呈現淡紫色、玫瑰紅色至灰色。
識別云母的最簡單方法是觀察其形態和光澤,砂粒為顆粒狀,而云母則呈鱗片狀,且具有油脂光澤,將云母放在手心,用手一抹,粘在手上的一般就是云母類礦物,因為其具有靜電性質,不易抖落。
在地質學中,根據變質程度的不同,云母常與板巖、千枚巖、片巖和片麻巖等巖石類型相伴而生,碳質板巖、鈣質板巖、黑色板巖等屬于低級變質產物;絹云母千枚巖、綠泥石千枚巖等屬于中級變質產物;云母片巖、陽起石片巖、綠泥石片巖等屬于高級變質產物;富鋁片麻巖、斜長片麻巖等則屬于更高級的變質產物。
【礦物組成】云母片巖中,淺色礦物含量通常超過85%,主要由石英(硬度7)、堿性長石(硬度6)和酸性斜長石組成,暗色礦物體積分數小于15%,以黑云母(硬度2-4)為主,少見角閃石,顏色以灰白色、肉紅色較為常見,塊狀無層理,具花崗結構或似斑狀結構,常經球狀風化。
【云母片巖特征】云母片巖主要由云母類礦物(如白云母、黑云母)組成,具有片狀構造的巖石。
黑云母與白云母的熔點比較
黑云母的熔點高于白云母,在巖漿冷卻過程中,黑云母的結晶順序通常早于白云母,表明其SiO2含量低于白云母,由于黑云母含有較高的鐵,其絕緣性能較差,遠不如白云母,黑云母常被用作建筑材料填充物,黑云母的熔點大約在1750攝氏度左右。
橄欖石、輝石等礦物熔點較高,約在1300攝氏度以上;角閃石、黑云母、白云母等礦物結構中帶有氫氧根(結構水),在約800攝氏度左右分解;正長石的熔點為1050攝氏度,巖漿從火山口流向周圍,溫度逐漸降低,因此熔點較高的礦物先凝固,靠近火山口的礦物熔點較高,遠離火山口的礦物熔點較低。
黑云母與白云母的風化特性
1、黑云母比白云母更容易風化,在巖漿冷卻過程中,黑云母的結晶順序通常早于白云母,表明其SiO2含量低于白云母,黑云母中的其他成分與硅氧鍵相比,其化學鍵的穩定性較差,因此黑云母更容易受到風化作用的影響。
2、黑云母更容易風化的原因在于其結晶順序較早,SiO2含量較低,化學鍵穩定性較差,在風化過程中,黑云母首先失去K+,Fe2+變成Fe3+,形成水黑云母,進一步風化后則形成蛭石及高嶺石。
3、白云母在風化條件下,常變為富含水的水白云母;而黑云母則首先失去K+,Fe2+變成Fe3+,形成水黑云母,再進一步風化后則形成蛭石及高嶺石,黑云母比白云母更容易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