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登樓賦》乃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王粲所作,全文如下: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
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
翻譯
我登上這座樓,四顧遠望,以消解心中的憂愁。
環顧這所房屋的位置,確實明亮寬敞,很少有與之匹敵的。
攜帶清澈的漳水通向寬廣的浦口,依偎在曲折的沮水長洲旁。
背靠肥沃的平原,面對肥沃的沼澤。
北面是遼闊的牧場,西邊連接著崇高的昭丘。
花果覆蓋了原野,莊稼遍布田地。
盡管這里美麗,卻非我的故鄉,又怎能讓我稍作停留!
歷經動蕩而遷徙,漫漫長路至今。
賞析
王粲的《登樓賦》以其深沉的情感、精妙的辭藻和深邃的哲理,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以下是賞析要點:
1、情感深沉:賦中“憂”字貫穿全文,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對時局的憂慮以及對個人命運的感慨。
2、辭藻精妙:賦中運用了許多富有意境的意象,如“清漳”、“沮水”、“昭丘”等,使文章充滿了詩意。
3、哲理深邃:賦中反映了作者對人生、歷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如“遭紛濁而遷逝”表達了對人生無常的感慨。
4、結構嚴謹:全文分為四段,層次分明,邏輯清晰,體現了作者嚴謹的寫作態度。
5、藝術特色:賦中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登樓賦》是一篇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堪稱東漢末年辭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