腠理的含義
腠理,這一中醫術語,主要指的是人體皮膚與肌肉之間的紋理和空隙,具體而言,它包括皮腠與肌腠,有時也泛指皮膚與肌肉的交接處,統稱為皮腠,腠理不僅是液體滲泄和元氣流通的場所,更具有抵御外邪入侵的重要功能,在生理和病理方面,腠理與衛氣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
腠理的發音為“còu lǐ”,在中醫理論中,它描述的是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以及皮膚與肌肉的紋理,腠理是人體氣血流通和滲泄的重要通道,正如《韓非子·喻老》中所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以及晉代左思的《魏都賦》中提到的“腠理則治”,都強調了腠理在維護身體健康中的關鍵作用。
“疾在腠理”的含義
“疾在腠理”這一表述,意指疾病初發,尚未深入體內,病情尚淺,腠理作為人體肌膚紋理與臟腑組織的交界,是人體內外環境交換的通道,當外邪侵襲時,腠理往往首先受到攻擊。
這一成語出自《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為扁鵲對蔡桓公說:“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边@個故事揭示了蔡桓公因諱疾忌醫,最終病入骨髓而亡的悲劇,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任何身體不適都可能是潛在的健康隱患,需要我們及時關注和治療。
“君有疾在腠理”中的“疾”是什么意思?
在“君有疾在腠理”這句話中,“疾”指的是疾病,這里的疾病特指初發于皮膚紋理和皮下肌肉空隙處的輕微病癥,在古代漢語中,“疾”字有多重含義,包括疾病、痛苦、痛恨、快速或猛烈等。
《扁鵲見蔡桓公》中的“疾”,特別指的是疫癘,即傳染性疾病,扁鵲通過觀察蔡桓公的腠理,發現其疾病初起,若不及時治療,恐將加重,這個故事強調了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的重要性。
“君有疾在腠理”中的“疾”指的是疾病,特別是初發于體表的輕微病癥,這一表述提醒我們,要重視身體的早期信號,及時就醫,以防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