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區設置布局及環境管理要求詳解
在病區的設置布局及環境管理方面,有以下幾項基本要求:
1. 物理環境
- 安靜:病區內應盡量避免噪聲干擾,為患者提供一個寧靜的休養環境。
- 整潔:確保病區護理單元、病人及工作人員的整潔,創造一個有序的就醫環境。
- 舒適:病室溫度和濕度應適宜,有利于病人休養及治療,病室內應配備室溫計和濕度計,以便隨時評估室內環境。
2. 良好的群體氛圍
- 營造積極、和諧的氛圍,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 病區環境應保持整潔、安靜、舒適和安全,床位間及公共通道、床底無雜物,病室內不亂掛衣物,不用電器燒生食。
- 病區管理:上午查房及治療期間,家屬管理工作應到位,確保病區秩序井然。
3. 病床及布局
- 每個病區設病床30~40張,每間病室設1~6張床,兩床之間應設隔簾,有利于治療、護理及維護病人的隱私權。
- 兩床之間的距離不少于1m,確保患者之間有足夠的空間。
4. 環境管理
- 病區是住院病人接受診療、護理及康復的場所,良好的住院環境是保證病人理、心理舒適的重要因素。
- 通過改善服務態度、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改善病區的安全設施、設置符合衛生學要求的流水洗手設備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不安全因素,保障患者的安全。
- 病區的美化不僅包括環境美,也涵蓋生活美,環境美體現在布局、設施、用品的整潔和色調上,采用淺藍、淺綠等冷色調能營造出沉靜、富有生氣的氛圍。
《“十三項”醫療核心制度》原文
1. 貫徹執行衛生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衛醫發[2002]190號)、《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衛醫發[2002]193號)及我省《醫療文書規范與管理》的各項要求,注重對新分配、新調入醫師及進修醫師的有關病歷書寫知識及技能培訓,加強對運行病歷和歸檔病案的管理及質量監控。
2. 制定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各專業常見危重患者搶救技術規范,并建立定期培訓考核制度,對危重患者應積極進行救治,正常上班時間由主管患者的三級醫師醫療組負責,非正常上班時間或特殊情況由值班醫師負責,主管醫師應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告知病危并簽字。
3. 法律分析:醫療安全十三個核心制度主要包括初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檢查制度、會診制度、重癥患者救治制度、困難病例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手術等級制度、臨床血液審查制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和管理制度、交接制度、檢查制度、等級護理制度。
醫院病區設置和布局的來源
1. 醫院病區的設置和布局來源于醫療設施的設計規范和實際使用需求,病區是住院病人診療、生活場所,是屬于某一科室的相對獨立管理的醫、教、研的工作場地。
2. 病區設置和布局應包括病室、危重病室、搶救室、治療室、護士站、醫師辦公室、配餐室、盥洗室、浴室、庫房、洗滌間、衛生間及醫護休息室、示教室等。
3. 采光、綠化、色調等方面也應考慮,以營造一個舒適、宜人的就醫環境。
4. 在省級區域,每1000萬至1500萬人口規劃設置1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同時根據需要規劃布局兒童、腫瘤、精神、傳染病等專科醫院和中醫醫院。
5. 《規劃》明確醫療機構設置的五個基本原則,分別是需求導向原則、區域統籌規劃原則、科學布局原則、協同創新原則、中西醫并重原則。
國家規定醫院的急診病房樓層要求
1. 國家沒有規定醫院的急診病房要在幾樓,急診搶救室一般在一樓,以便重癥患者最短時間得到救護。
2. 每個病區設置搶救室,通常鄰近護理站和醫生辦公室,方便醫生護士快速達到處理緊急情況。
3. 病房樓、門診、急診樓三層及以上應設醫用電梯,且不應少于二臺;有條件的地區二層、三層也可設電梯,病房樓應設污物梯。